2024年11月18日,第42天读《黄帝内经》第226句-229句。
第226句【原文】治之要收,无失色脉,用之不感,治之大则。逆从倒行,标本不得,亡神失国。去故就新,乃得真人。
——《素问•移精变气论》
意思:
诊治疾病的关键在于一定不能搞错色脉,能运用色脉诊治且没有疑惑,是诊治疾病的最大原则。如果不能通过色脉准确客观地审察病情,就会造成病情逆从不分,标本认证不准,会损害人的精神,若用以治国,是会使国家灭亡的!
因此,作为我们后世的医生,就应该赶快改掉过去不正确的诊治观念和习惯。不断地钻研新的色脉学问,这样才有可能达到上古真人的治病水准。
第227句:【原文】病有形而不痛者。阳之类也;无形而痛者,阴之类也。无形而痛者,其阳完而阴伤之也,急治其阴,无攻其阳;有形而不痛者,其阴完而阳伤之也,急治其阳,无攻其阴。阴阳俱动,乍有形,乍无形,加以烦心,命曰阴胜其阳。此谓不表不里,其形不久。
—一《灵枢•寿天刚柔》
意思:
外在形体有症状而脏腑没有疼痛症状的,多属阳证。
外在形体没有症状而脏腑有疼痛症状的,多属阴证。这种阴证是由于外部无病而脏腑受伤,所以应该马上治疗其脏腑,不能误治其外在形体。
外在形体有症状而内脏无病痛的,就应马上治疗其形体,不能误治其脏腑。
如果内外都表现出症状,而且症状忽而表现在形体,忽而表现在脏腑,加以病人心烦意乱,躁动不安,说明脏腑之病甚于形体之病。这种病既不单纯在形体,也不单纯在脏腑,难以治疗。
第228句【原文】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者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
一一《素问•至真要大论》
意思:
调气治病的方法,定要先辨别疾病的阴阳届性,确定它的内外所在,按照病位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病在内脏的治内,病在形体的治外。
病状轻微的就稍作调节,重些的就使它平定下来,亢盛的就通过各种治疗手段使其减弱。
病在表的用汗法,病在里的用下法,根据寒热温凉的不同药性而衰减其对应属性的病证,随证制宜。
谨慎地按照加上规则去做,就是治疗的万全之法,可以使人气血平和,保有天年。
第229句【原文】帝曰:病在中而不实不坚,且聚且散,奈何?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无积者,求其脏,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行之渍之,和其中外,可使毕已。
——《素问•五常政大论》
意思:
黄帝问道:如果病在体内,不柔不坚,时时散,怎么治法?岐伯回答说:问得真详细呀,如果没有积聚的情况发生,那么就应从五脏方面探求病因了。
如是虚证就用补益的方法。
有病邪的就需要用药来祛除,然后用饮食来调养,或用泡浴之法来调和内外,就可使病痊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