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
在结语里,周玲老师提到,2010年元旦,我准备了一个日程本,做了第一次记录。从那天起,我的生命开始有了清晰的印记,此后再也没有中断过。2014年元旦。开始用手机日志做记录,因为电子日志携带和记录更加便携,而且搜索也非常方便。
时间就是个贼,当我们意识到它的时候,它已经偷走了我们很多重要的事物,只有意识到它的存在,才能杜绝遗失。
从日志到反思,周老师找到了一个自我觉知的新出口。每天会一点点时间,对当天最触动自己的事情或感悟进行复盘,可以保持对生活更深的觉知。通过反思,周老师越来越多地觉知到生活中的很多细节,无须外界的帮助,就可以从小处不断完善自己。
当然我有时候也过得异常忙碌,常常忙得晕头转向,看着密密麻麻的日志,也不禁会想:“自己到底在忙什么?”因为这些忙碌往往都是在被动应付外界的压力,而非自己主动在追求什么。如果一直被外界的安排牵着走,即便每天过得很“充实”,又有什么意义呢?
学着周玲老师的样子,我也开始记录日程,仅仅记录了几天而已,我竟发觉自己:居然定不出每日计划,每天的时间都是被生活和琐事推着走。比如要上班,临近年关,要采购,儿子要出去玩……没有一件是我自己要做的事情。除了琐事,我要拿回我对自我时间掌控的主动权。每天多想想自己要做什么,把自己的时间利用起来。
我还有一种感觉,制定明日计划时,我会莫名地对后天、大后天…甚至未来一周的生活,有些焦虑。总是说:不念过去,不惧未来。实际上,内心要做到,还是很难很难的。
大道至简
每日反思的方法:留意每天生活中最触动自己的点,喜悦的、痛苦的、纠结的……只要在心头燃起火花,就把它摘取下来,记录到文档里复盘。而复盘的方式也极为简单,通常只需3点:
①描述经过——以便日后回顾时能想起当时的场景;
②分析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有深度的启发;
③改进措施——尽可能提炼出一个认知点或行动点。
仅此而已。“每日反思”有时候只有几句话,有时候长达数千字,视心而动,视情而定,只要能让自己更好地看清问题并发生改变就好。
“每日反思”我也会断断续续的写,每次中断,不愿启动。所谓的“完美主义”在作祟,周玲老师提到,“每日反思”不一定是必须每天都反思,只是表示要连续反思,不一定必须天天写,偶尔几天不写,也没关系。
终于,在结语里,在我自己为数不多的实践里,我慢慢开始觉知。并尝试调整自己。允许一切发生,允许一切存在。无论是事件,还是个人的心理状态,允许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