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2)科斯的火车火花理论是思维混乱的信口胡说?
A君说:
科斯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他提出的交易费用概念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科斯对产权理论贡献极大。该理论指出,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无论初始产权如何界定,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1991年科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斯看待经济学的眼光更像个哲人,他以沉思冥想的方式进行思考与写作。
B君说:
火车经过一片麦地,烟囱冒出的火花烧掉了农户的麦子。火车火花的产权定给谁呢,定给火车公司。因为火车改道成本大,麦田后退成本小,产权定给火车公司,不需要花钱改道。这就是科斯的产权理论,火车火花理论。科斯的理论是思维混乱的信口胡说。
秦晖说,你有一本笔记本电脑,我没有,我需要一本笔记本电脑且大有用处,你有却闲置不用,根据科斯的理论,这本笔记本电脑的产权应该定给我。
其荒谬处在,思考出于天马行空的假设,不是思考出于现实中的真问题。思考中无视经济学的社会科学特征,把法学社会学政治学抛之千里之外。讨论经济学的产权能撇开成熟的法学中的权利义务概念不顾吗?
国企改革,MBO管理层收购,厂长买下工厂,工人下岗。理由是,大锅饭效益低,厂长私有效益高。这里面就有科斯理论的功劳。
一个人买上几部大巴搞运输,赚得盆满缽满,几百个小破车司机的生计都没了。这,在中国能大行其道,而在人们所说的“落后”的非洲都行不通。小破车司机反抗游行,政府责令拥有大巴的中国人停止运营。
中国改革开放,台面上出尽风头的只有所谓的经济学家,政治学家不见踪影,悲哉。
网上一个视频说,主流经济学家大肆吹捧的科斯定理,其实不是由科斯本人提出来的,只是冒用了科斯的名义。所谓的科斯定理说法众多,漏洞百出。主流经济学已沦为一门臆想之学,一切都建立在假设上,缺乏无可争议的定理。
科斯在经济学界是一个另类,不在经济学院或商学院任教,而是跑到法学院当教授。他刻意与主流经济学界保持距离,认为大多数主流经济学家搞的都是闭门造车百无一用的东西,在黑板上鬼画符,用数学符号吓唬人,在假设的世界里臆想,和现实毫无关系。他写文章从来不涉及数学,也不发什么核心期刊,只写过三篇正儿八经的学术文章,都成为了名篇。
1937年发表《企业的性质》,提出了交易成本概念,达成一笔交易所花费的成本,包括搜寻交易对象的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订立合同的成本、支付给中介的佣金等等。1960年发表《社会成本问题》,讨论了一个案例。相邻的两块地,张三种小麦,李四养牛,牛跑到了麦地里,要不要阻止牛吃麦子呢?一般的人都认为应该,但科斯认为主要取决于麦子贵还是多长出的牛肉贵,如果牛肉贵,两人可以做交易,让牛吃麦子,然后给张三补偿,这样收益最大化。
科思的重大发现引起社会关注后,专家们扑上去蹭热点,并命名科斯定理。科斯定理这个名词不是科斯提出来的,是好事者搞出来的,科斯事后并不认可。正因为如此,科斯定理版本众多,说法各异。网红经济学家薛兆丰说,当交易成本为零或足够低时,不管资源最初的主人是谁,最后都会流到价值最高的用途者手里。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谁用得好就归谁。
请问,价值是什么?在主流经济学中,没有价值概念,更没有价值的度量方式,哪来什么价值最高?主流经济学中没有价值概念,可别的经济学有,并且分为不同类型,对应着不同层面的资源配置。在使用价值层面,资源按照用途配置,对谁更有用或谁更加需要,配置给谁。在商品价值层面,资源按照价格配置,谁出价更高,配置给谁。在资本价值层面,资源按照利润或预期利润配置,谁更会赚钱配置给谁。薛兆丰说的价值最高,到底指的是哪一种价值?我们把科斯所举的案例变化一下,相邻四块地,中间张三的地种小麦,周围李四王五马六的地养牛,三家的牛都跑到张三的地里吃小麦,但其他情况不相同。李四的牛快饿死了,等着小麦续命。张三要求补偿,王五给的补偿价格最高。马六养的是和牛,答应将来出栏后多长出的牛肉与张三平分,预期张三到时得到的钱比现在王五给的要多得多。张三若同意李四的牛吃小麦是使用价值最大化。同意王五的牛吃小麦是商品价值最大化。同意马六的牛吃小麦是资本价值最大化。选择最会赚钱的马六,就是薛所说的价值最高,资本价值最大化。当交易成本几乎为零时,不管资源的最初主人是谁,最后都会流到最会赚钱的人的手上。
这要成为定理不够格。一是不具备定理该有的普适性,交易成本近乎零,这前提条件太苛刻。二是不具备定理该有的严谨性,忽视了资源的交易需要时间,如果超过了资源时效或当事人的寿命,还有意义吗?三是不具备定理该有的权威性,科斯的假说,主流经济学家们各逞口舌,说成什么价值最高,效率最高,配置最优,各不相同。科斯定理是强行拔高出来的,经济学家们拿着这个水货到处指点江山,当教师爷。薛兆丰曾轻嘴薄舌的举例,说自己认识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子,唯一的问题就是她已经有男朋友了,不过按照科斯定理,只要交易费用足够低,女孩现在跟谁谈恋爱不重要,最后她嫁的那个人一定是最适合他的人。薛没有明说的潜台词是,那个最适合他的人,就是最会赚钱的人。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就是这样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