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文人用兵当以三人为最:诸葛亮、王守仁和毛泽东。有人说:中国历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只有两个半:孔子、王守仁,与半个曾国藩。有人说:五百年来,能把学问用在事业上出成绩,只有两人:一是大明王守仁,二是清朝曾国藩。
没有任何争议,王守仁,一代旷世圣哲、爱国忠士、文治之才。
直言·气节
正德元年,刘瑾蛮横擅政,设计阴谋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然文武百官皆愤,怒斥刘瑾。刘瑾却以奸计迫害百官。刘瑾实力庞大,直言必然会遭报复;贬官、降职、廷杖甚至杀头。可王守仁仍尤为激烈,怒斥刘瑾“奸佞”,被廷杖四十,贬至蛮荒之地龙场。
“王守仁先生,你为什么要这样闹腾呢?你是京官,前途远大。你大可趋炎附势,讨好刘瑾以换取荣华富贵,但你偏偏要直言上书,寻求一个被忽悠了无数次却永远不会到来的‘正义’呢?”
“因为我与你们不同。你们沉浮官海,早已失去了理想,变得趋炎附势。我却还保持着理想,以天下为己任。”
是的,王守仁先生。你的气节令人敬佩,你的铮铮傲骨顶住了命运的压迫。这一刻,我体会到你为民请命的理想,体会到你的坚贞不屈,与你的直言里深深共情。
报国·坚持
正德十四年,夜幕降临,整个江面只有点点灯火,四周已经是一片漆黑。王守仁伫立在船头,凝视着幽森的黑暗。
这是他第一次感到绝望:宁王反了,巡抚死了,自己虽侥幸在伙伴的帮助下暂时逃离了南昌却手无一兵一卒。“思想再高深,学术再进步,计谋再精通又有什么用,没有士兵,没有将领。没有武器,什么都做不了,就坐等风头过去吗?那为我而死的伙伴呢?白死了?”
“我不喜欢无所事事的皇帝,也不喜欢只会空谈气节的言官,但我更恨造反作乱的宁王。那位宁王打着正义的旗号去打到当权者,牺牲无数的百姓和士兵,让无数的让人流离失所,不过是为了他的野心,去成为当权者。”
“百姓也是人,他们也有活下去的权利,而不是成为何时、何地、何人当政的唯一牺牲者。”
“好吧!就这么办吧!”
“誓死报国!单枪匹马,也要抵抗到底!”
是的,王守仁先生。你的坚持令人无不惊叹,你的誓死报国是正义的回响,是为百姓的守护,是你曾经“以天下为己任”的诺言的实现,你并未辜负你对于儒家礼数圣人之道的誓言。这一刻,我体会到你的坚持,体会到你的誓言,与你的报国里深深共情。
顿悟·豁达
正德二年的龙场,黑暗已经笼罩了寂静的的山谷。面对破烂的房屋,一事无成的自己,王守仁崩溃了:他不再是那个风华正茂的少年,曾经的辉煌前途光荣出生离他而去。这就是历史导演的整人方法:先赐予,后夺取。成为圣贤的梦依旧遥远,苦苦追求几十年,什么也没有得到。是什么出了问题?
矢志不渝,追求真理错了吗?
直言上书,坚贞不屈错了吗?
有错吗?
没有错!
上天的每一次打击都是为了让你参悟人生。使你穷苦让你知晓世态的炎凉,使你山穷水尽让你激发最深的潜力。
存天理,灭人欲。那“理”是什么?“欲”是什么?
万古长空,只待一声大笑,久久不绝。在痛苦里徘徊的王守仁,最终获得了圣人之道,跻身圣贤。“存天理,灭人欲”中“理”就是“欲”!“理”不在宇宙万物之中,而在于我的心中。随心而动,随心而行,万法自然,便是圣贤。
是的,王守仁先生。你的顿悟乃为永恒,你的“知行合一”是哲学的升华,是为豁达的凝聚,我虽无你那般志趣,也无你那般境遇,更无法真正体会你的圣人之言,但是并这一刻,我还是体会到你的豁达,体会到你的光芒照耀整个山谷,与你的人生态度深深共情。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守仁先生,你的豁达、坚持、真正、报国、顿悟影响了我影响了后世千千万万的人民。你号哭而来,欢笑而去;你誓死报国。坚持抵抗;你正直上书,矢志不渝。你是真正的圣贤,当之无愧。我现在,将来也会与你深深共情,体会你的精神,体会你的品质,体会你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