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一封信,写出了罪犯古某妻子的困惑
“当初他判刑入狱时,作为家属的我实在是夜不能寐。我真的非常担心他在里面会不会因为不服管教挨打!会不会因为他没有眼力见儿不给他吃饱!会不会因为他性格较弱,遭受里边‘大哥’的各种欺负......”
由于对监狱工作不了解,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罪犯古某妻子。春节前夕,上海市新收犯监狱举办了一场亲情帮教活动,罪犯古某妻子在参与亲情帮教后,给监狱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描述了自己起初的担忧,后来通过亲情家书、亲情电话、亲情帮教和亲情会见等亲身经历,丈夫服刑期间的表现,也不断刷新着她对监狱的认识,切实感受到了上海监狱公正文明执法,渐渐消除了心中的困扰和担心。让我们一起从这封信里,看看罪犯家属眼中的上海监狱是怎样的吧。
近年来,上海市新收犯监狱立足新收功能定位,聚焦高质量发展,围绕打造“展示监狱形象的第一窗口、科学认识罪犯的第一门诊、教育改造罪犯的第一课堂”,坚持在打通罪犯帮教渠道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罪犯教育改造质量。
1
创新帮教模式,搭建亲情桥梁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监狱坚持内引外联,构建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教育改造罪犯的工作格局,2024年,先后邀请法律专家、帮教志愿者等进入大墙,共开展帮教20余次。
罪犯古某因为法律意识淡薄、心存侥幸,进而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刚进入监狱时,他的精神一直紧绷,不能很好适应环境,缺乏改造信心。监狱通过亲情帮教,古某妻子从家庭支持的角度,规劝古某好好改造,家人的期盼,让古某重新燃起了希望。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此外,监狱与市帮教志愿者协会,联手推出“丝”路“信”语帮教品牌项目,根据艾滋病罪犯的实际需求和帮教特点,做好罪犯菜单式帮教工作,在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2
优化会见配置,增设亲情会餐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今年,监狱重新调整优化会见室空间布局,加强会见现场环境布置和氛围营造,引入便民新设备、优化会见流程,设立服务咨询岗和智能寄存柜现场引导员,为来监会见的罪犯家属提供更多便利,彰显“第一窗口”的良好执法形象。在信中,古某妻子也对会见现场民警的细致讲解和耐心引导表达了谢意。
为更加全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根据相关制度,会见室还增设了亲情会餐区域。春节前夕,监狱组织50余名罪犯家属来监开展亲情会餐,让宽管级罪犯能与家人共进午餐,充分发挥亲情感召对罪犯改造的促进作用,激励罪犯踏实改造、弃旧图新。
3
新收入监寄家书,温情连线促改造
监狱立足罪犯收押源头,针对大量罪犯家属来电,监狱设立专线专员,同时加强人员培训,积极为家属答疑解惑。监狱利用春节契机,组织新入监罪犯为家人写一封家书,通过表达对家人的思念、愧疚和未来的期望,激发罪犯改造信心和决心。春节期间,监狱还为符合条件的罪犯增加一次亲情电话,提升罪犯改造动力,也让家属更加放心,进而体现监狱管理的人文关怀。
编辑:郭 伟
供稿:新收犯监狱 张家瑞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