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改环资〔2025〕313号,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从热泵推广应用、产业提质升级、完善支撑保障三个方面作出系统部署,为热泵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培育绿色低碳产业、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动热泵产业加快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
热泵是一种高效能量转换装置,通过消耗少量电力将低品位热能转化为高品位热能,可有效解决生产生活用热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024年国际能源署发布《2024年能源技术展望》,将热泵技术与光伏、风电、电动汽车等技术并列为6大清洁能源技术,对热泵技术支撑未来能源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予以高度重视。近两年,在全球油气价格高企、能源安全呼声高涨、绿色转型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抓住热泵等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的战略机遇,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各行业的重要任务。国际能源署分析指出,2023年全球热泵装机容量为111GW,预计2035年全球热泵装机将提高到263—347GW,是2023年的2.4—3.1倍;2050年有望提高到363—475GW,达到2023年的3.3—4.3倍,热泵技术在建筑、工业等领域都孕育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推动热泵技术大规模应用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任务
供热能耗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较大比重,建设新型热力系统,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传统热力系统由锅炉(燃煤、燃油或燃气)、热力管网、终端用热设备等构成,具有区域性强、能量惯性大、终端用能方式多样等特征,但化石能源消耗量大、碳排放显著偏高。热泵技术可以整合空气、水、土壤、工业余热中分散的低品位热源,满足集中供热需求,将为热力系统发展带来颠覆式革命,支持新型热力系统在远期实现净零碳排放。《行动方案》提出,在建筑、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领域因地制宜加大热泵推广应用,替代传统供热方式,推动存量热泵更新升级,将有助于各重点领域进一步减少化石能源消费,降低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能源科技革命步伐加快,热泵技术加速迭代升级、应用场景迅速拓展,很多老经验、老观点已不再适用。在过去,热泵在室外温度低于零下15℃时会遇到结霜、效率下降甚至停机等问题,很难在东北地区应用;现在,热泵已能在零下35℃的极寒天气下稳定运行,热泵效率(COP)已从2.1提升到2.5左右,同时设备价格下降近一半。在过去,热泵技术很难满足工业生产用热对温度、压力、流量的需求,工业企业用热时只能选择自建锅炉或从外界购买热力;现在,热泵技术已开始应用于化工、烟草等领域供热,成为工业企业节能降碳的有效手段。在过去,热力管道的输送距离最多只有10—20公里,供热距离增加将导致大量的供热损耗,得不偿失;现在,在热泵技术基础上开发的“大温差、长距离”输热技术可以将60公里甚至100公里的工业余热、核电余热输送到城市核心地带,为城市清洁取暖发挥重要作用。展望未来,热泵技术将在新型热力系统的建设中,发挥“关键一招”的重要作用。
三、《行动方案》是推动热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热泵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上游涉及研发、制造和销售、进出口,下游涉及建筑、工业、农业等众多市场需求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为实现《行动方案》提出的“热泵生产制造和技术研发能力不断增强,重点热泵产品能效水平提升20%以上,大功率高温热泵、高效压缩机、新型制冷剂等核心技术取得突破,热泵建筑应用面积和热泵机组装机容量持续增长,热泵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国际竞争优势不断扩大”2030年阶段性目标,《行动方案》从供给侧提升角度,对热泵产业提质升级提出了优化设计制造、提升制冷剂产品供给、提高运维专业化水平、加强先进技术研发等4方面工作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行动方案》为热泵设计和制造提出了几个新要求:一是“小型化和易安装化”,方便热泵的安装和维护;二是“新型低增温潜势制冷剂”,减少制冷剂生产、使用和回收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三是“智能化运维管理”,使消费者使用热泵更容易、更便捷,使运维管理更高效、更及时;四是“多能互补应用”,充分发挥热泵电力灵活性调节作用,使热泵运行能够与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智能交互。这些新技术新要求,将推动热泵技术更好地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顺应全球温室气体减排需求,顺应数字化智能化大趋势,顺应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要求,代表了未来热泵产品质量的评价标准,代表了热泵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四、做好《行动方案》组织实施,加紧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取得实效
热泵应用场景的拓展和热泵产业的升级,离不开各部门、各地区的通力合作。特别是,热泵的发展需要与当地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热网结构、电网承载力、企业用热需求、居民生活习惯等紧密结合,更要强调因地制宜。为此,《行动方案》提出四个方面的保障任务:一是建设条件的保障,要与供热规划、各类可用热力资源、土地资源、配电网容量等做好衔接;二是综合性政策的保障,要与政府投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绿色技术推广目录等政策做好衔接;三是标准研究制定的保障,落实好国家标准要求,明确不同建筑气候区热泵性能系数;四是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国际热泵产业合作平台,推动规范国际热泵产品定义分类,加强热泵产品、标准、标识国际互认。
热泵技术作为我国和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技术和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在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都孕育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等6部门共同推动方案实施,充分彰显了热泵技术的应用场景之广、各部门关注程度之高、国内外影响之大。地方政府、行业协会、规划设计院、 热泵制造企业、 用热企业和广大消费者要在《行动方案》的指导下,尽早认识热泵技术、用好热泵技术、发展好热泵技术,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更大贡献; 同时,宣传好中国的热泵技术,支持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力量。 (作者: 白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主任、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