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这种独特的生物有多种名字,如螓、蜩、螗、蟪蛄等等。它还有一种趣称,是为知了。
1/
每年自六月份始,荷花香里说晚霞,就听取蝉声一片了。而大鸣大放,直至漫山遍野,更在七月流火里。
只是,一向“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索然寡味到“嘴里淡出鸟来”的它,哪来的闲情雅致,“菀彼柳斯,鸣蜩嘒嘒”?且清亮处穿云裂帛,凄婉间催人泪下,萧瑟时黯然销魂。
虽然蝉声此起彼伏,情深意重也不尽相同,可我们所能听到的蝉鸣都是雄蝉。雌蝉在民间被人们称之为哑巴蝉,因为它们有心无力。
呵呵,一直以为女子容易喋喋不休。不曾想,蓝天白云下,鼓躁不已的却是雄蝉。
嗟呼,“嘤其鸣矣 求其友声”?
2/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这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其中,蝉的鸣叫声有如泉流一般,连绵不断,平和清亮,从疏桐中间传出。
古代有凤凰非梧桐树不栖的说法,故诗人刻意将这只蝉安排在高挺清拔的梧桐树上餐风饮露,以示清高风雅和孤洁傲世的风骨。若再“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时,那于“对长亭晚”的“寒蝉凄切”,一言难尽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上加霜!
至于那些趴伏在灌木的枝条、乱草的茎杆、杂树的主干等处的蝉,想想“良禽择木而栖”的古训,会心有不甘地仰望灿烂星空,声嘶力竭地疑道:“我是谁?”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觅’字了得”?
3/
蝉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十分特殊,其幼虫生活在黑暗的泥土中,隐忍蛰伏,短至三四年,长达十数年。破土后,会爬上枝头结蛹,经痛苦的金蝉脱壳,方羽化为飞蝉,才能引吭高歌。然而,“笃于时也”,它竟是“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而在猫腻小说《将夜》中,还有一种特别的蝉:“极西干旱之地有一种蝉,此蝉匿于泥间二十三年,待雪山冰融洪水至,方始苏醒,于泥水间洗澡,于寒风间晾翅,振而飞破虚空。 ”—此蝉,名为二十三年蝉。
书中描述,主人公宁缺雁鸣湖决战大唐四大王将之一镇东大将军夏侯 时,“今夜风雪如怒,去那有很多人安坐在雪中”。
修习了“二十三年蝉”心法的书院三师姐余帘,动了怒念,起了杀心,放下了临摹簪花小楷的毛笔,她要助小师弟宁缺一臂之力。
那夜,“林中寒蝉鸣叫的声音越来越密集,越来越凄厉,树丫上积着的厚雪被震的簌簌落下,然而湖畔雪林上空却似乎又有两面大而透明的无形蝉翼,遮蔽了整个天空,让此间的蝉声没有一丝溢出林外……林中的蝉声仿佛在冷漠地说:回头是岸。”
于是,清河郡一位知命境强者殒命,强大无比的佛宗天下行走七念在雪中困坐了一夜。
呜乎, 二十三年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光阴荏苒,谁知它的繁华与寂寞?浮生若梦,谁懂它的欢乐与离殇?
有蝉于七月里,高处不胜寒道:“知了!”
2022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