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富博农业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中国交通报 |【四川】低碳赋能 绿色筑基 ——西香高速绘就生态通途新画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15 15:26:34   浏览次数:1  发布人:fc14****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云卷云舒,山河壮阔。大凉山的晨雾还未散尽,雅砻江的碧波已泛起粼光。在这片被誉为“西南生态屏障”的土地上,一条蜿蜒的“玉带”正悄然舒展。全长约233公里的西昌至香格里拉(四川境)高速公路(简称西香高速),桥隧比高达73.4%,以其最具代表性的“三桥五隧一地下互通”9项重大工程,其中三项为十佳第一跨径或国内首创而备受关注。作为第一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十四五”重点项目,该项目不仅是连接川滇两省的交通动脉

    云卷云舒,山河壮阔。大凉山的晨雾还未散尽,雅砻江的碧波已泛起粼光。在这片被誉为“西南生态屏障”的土地上,一条蜿蜒的“玉带”正悄然舒展。

    全长约233公里的西昌至香格里拉(四川境)高速公路(简称西香高速),桥隧比高达73.4%,以其最具代表性的“三桥五隧一地下互通”9项重大工程,其中三项为十佳第一跨径或国内首创而备受关注。作为第一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十四五”重点项目,该项目不仅是连接川滇两省的交通动脉,更是蜀道集团践行“双碳”战略、打造绿色低碳高速公路的生动实践。

    绿水青山诠释生态之美,生态之美折射发展之变。在建设过程中,西香高速着力打造蜀道集团交能融合示范项目、绿色低碳示范项目,以“双碳”战略为指引,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始终,从设计选线到施工运营,从技术创新到生态保护,始终秉持“安全、品质、低碳、智慧”的建设管理理念,真正做到施工污染“减”下去,绿色生机“增”起来;施工现场“静”下去,创新活力“动”起来;燃料能耗“降”下去,工程品质“升”起来,在海拔2000米的高原上书写交通与生态和谐的新篇章。

    生态选线

    与自然共舞的智慧抉择

    西香高速穿越邛海螺髻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昌尔吾森林公园等7个国省级生态敏感区,施工中延伸出的每一米,都是与自然的深度对话,如何保护周边环境,成为建设者面临的巨大难题。

    为此,项目团队采用生态选线理念,通过“BIM+GIS”技术构建数字孪生模型,对路线方案进行多维度生态评估。最终通过团队深入讨论、反复研究,在18次优化后确定了最终的路线方案。

    元宝地下互通作为全国首例全地下枢纽,较明线方案节约用地33亩,缩短绕行6.8公里;盐源隧道取消回头曲线,较原设计路线缩短了7公里,有效减少了对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占用;在邛海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路线向远离水体方向偏移500米,减少路基和桥梁长度1238米;在西昌尔吾森林公园,西香高速上演了一场“隧道穿针”的绝技,原本以桥梁和路基穿林的方案被彻底推翻,取而代之的是樱花谷1号、2号隧道的双洞并行,以全隧道形式穿越,对水源的扰动降至最低,仅出口占用8.4亩一般游憩区,最大限度保护森林生态。

    “为了保护它,我们的办公区整整偏移了30米。现在,它成了项目部的‘绿色哨兵’。”西香高速TJ10标段负责人指着一棵百年古树介绍。为尽可能保持当地生态环境,项目施工中坚持因地制宜,避免大开大挖,减少树木砍伐。其中,西香高速TJ10标项目部属于林区范围,为保护珍稀林木,驻地建设顺应地形,更改了建筑物与道路方位,依附在山体一侧,采用钢管桩基础支撑起的“吊脚楼”式建筑,实现对山体几乎“零开挖”,保持了地形地貌“原生态”。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污水处理设备。

    数据统计显示,西香高速通过生态选线,累计避让生态红线约216.3亩,减少基本农田占用约230亩。

    交能融合

    点亮深山里的绿色能源

    西香高速超前谋划交能融合布局,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能源体系。在“源”端,利用凉山丰富的光照资源,在沿线边坡和服务区规划建设分布式光伏和储能设施;在“网”端,采用“永临结合”模式,规划建设电力走廊,实现施工期临时用电设施与运营期永久供电系统有机衔接,探索与地方电网的互联互通;在“荷”端,配置270个直流快充桩,满足建设期电动施工设备充电需求,规划匹配运营期车流量的超级充电桩;在“储”端,采用锂电池储能系统,平衡电网峰谷差。这一体系不仅保障了施工用电,还为后期运营提供稳定能源,预计每年可减少标准煤消耗1.2万吨。

    目前,西香高速已规划20个分布式光伏点位,“永临结合”清洁能源设施已分批建设5处,建成高压电力走廊650公里。在西香高速TJ10标驻地建设分布式光伏,利用太阳能发电,年发电电量约为133万千瓦时,不仅能满足项目部日常生活使用,还能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有效降低自然资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

    在西香高速TJ4标施工现场,20余台电动设备组成的“绿色军团”正有序作业,与传统燃油设备相比,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40%;电动混凝土罐车的轮胎碾过土路,噪音降低了30分贝……这只是西香高速“油转电”工程的缩影。后续建设中,项目将根据需求继续投入电动施工设备,预计6年建设期内可减少碳排放3.7万吨。

    环保施工

    科技编织生态防护网

    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就必须推动施工绿色转型。西香高速项目施工现场通过创新技术、引入“环保管家”、采用环保设备、强化废料处理等措施编织生态防护网,让施工现场不再尘土飞扬,取而代之的是草木共生、云净风清的绿色施工场景。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西香高速TJ10标项目驻地。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理塘河特大桥为国内最大跨径无塔悬索桥。

    项目将低碳装配数字化建造融入施工图设计方案,在项目9项重大工程之一的泸沽湖特大桥和理塘河特大桥建设中融入低碳理念。

    泸沽湖特大桥创新采用钢壳结构,以钢壳替代混凝土,实现混凝土用量减少近3.7万立方米,碳减排约1.4万吨,等同3万亩森林年固碳量。该桥还采用“U型隧道锚+钢管混凝土组合索塔”集成技术,钢材用量减少20%,结构刚度提升35%,创新研发的耐腐蚀钢混结构使桥梁寿命进一步延长,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降低15%。

    理塘河特大桥通过“无塔悬索+智能缆索”双重创新,打造低碳建造新范式,采用国内首创的无塔悬索隧道锚替代传统重力式锚碇,钢材用量减少30%,减少混凝土用量超2.1万立方米。该桥创新研发的“空中飞翼”峡谷缆车系统代替传统“便道+便桥”方案,避免大开大挖和环境破坏。缆车投用后,单日可替代300人次徒步及260车次运输,年碳减排量达680吨。

    西香高速西昌支线涉及邛海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邛海螺髻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多处环境敏感区,是整个西香高速所有路段中环境敏感度最高、环境风险最大的一段。对此,西香公司组织第三方单位编制了西昌支线施工环境保护措施专项方案,经行业专家评审完善,最终采用全自动、智慧化污水处理系统等先进设备进行隧道废水专项处置,并引入“环保管家”,招标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环水保进行全过程管理服务,达到污水“零排放”,极大保障了涉敏路段隧道废水等主要污染物的治理效果。

    西香高速全线施工驻地和拌和站建设执行雨污分流,还配备了成套的生活污水和拌和站污水处理系统,拌和废水、罐车废水、场地冲洗废水等经砂石分离、混凝沉淀、酸碱中和、压滤等处理,生活污水经油水分离器、化粪池、一体化处理设备等处理,达到混凝土用水、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农田灌溉水质等标准后,可以用于隧道洞内降尘、拌和站生产、场地冲洗、喷淋洒水、营地及周边绿化灌溉等,废水回用不外排,回用率达100%。西香高速全线共建污水处理站24座,年处理废水超50万吨,相当于400个标准泳池的水量。

    不仅如此,项目推行“分类收集、科学处置”,危废暂存间里,废机油、含油抹布被分门别类放置,等待专业机构的“收编”;生活垃圾“四分类”后,由具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单位进行资源化处理。这一系列措施,让项目的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了60%,进一步推进项目全链条绿色施工管理。

    高效管理

    打造全生命周期能源生态

    四川西香高速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简称西香公司)立足绿色低碳高速公路建设和发展的趋势和需求,通过绿色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组织编制的四川省地方标准《绿色低碳高速公路建设导则》已结题验收并发布,为四川省及全国绿色低碳高速公路建设提供参考借鉴。未来,西香高速将以“交能融合、交旅融合”为双轮驱动,着力描绘现代交通与生态文明和谐的绿色画卷。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西香高速不再依赖传统供能,以“源网荷储”一体化为核心,着力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管理,打造全生命周期能源生态。未来,项目沿线5处服务区将变身“零碳驿站”,屋顶光伏板与储能系统组成的微电网,可满足新能源汽车快充、隧道通风等需求,年减排二氧化碳超10万吨。

    西香高速通车后,将串联起邛海、泸沽湖等国省级景区,构建“交通+旅游+能源”融合发展格局。未来,游客驾驶新能源汽车行驶在这条“风光大道”上,可通过车联网实时获取充电桩、光伏电站的位置信息;服务区内,氢能补给站与光伏大棚既满足车辆能源需求,又可为周边村落提供清洁电力。

    站在大凉山之巅,西香高速如一条镶嵌在云端的绿色丝带,串联起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美好愿景。

    来源 | 中国交通报 作者:赵桐远 高鹏斌 陈显福 李文权 张砚戈 吴永建 李容凤

    提供环境新闻线索

    环境新闻线索征集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fc14****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福博农产品采购网 (c)2008-现在 foub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