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你是否怀念小时候草莓的味道?是否想过能给肺部装上 “实时监控摄像头”?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研团队做到了!快一起来看看→
上交团队
让草莓恢复“小时候的味道”
“经常听到大家说草莓吃不到‘小时候的味道’了,这是为什么呢?”近日,第十届国际草莓大会开幕,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研究员许文平团队研发的“纯品种、减农药、减化肥”草莓育苗技术备受关注。该技术旨在让草莓种苗摆脱病毒的“束缚”,让草莓恢复“小时候的味道”,在大会期间吸引了100多家意向合作企业。
“病毒侵染是草莓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携带病毒的退化种苗结出来的果实,相应地味道就会变差。”许文平介绍,10多年前,他更关注在种植末端解决草莓产业中的水肥和病虫害管理问题,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发现问题源头是种苗整体质量偏差,于是着手探索草莓原种苗生产技术体系创新。
许文平团队研发的这项技术,能够帮助种植户解决死苗率高、病害多、补苗难、效益差等难题。种植户使用该技术培育的脱毒草莓苗后,不仅减少了农药和肥料的使用,还提高了亩产收益。“我们期望通过该项技术,为种植户提供优质原种苗,让种苗结出清甜、健硕的草莓,也能够使种植户更加安心。”许文平说。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微信公众号
据悉,这一技术的创新应用范围较广,团队进一步将其应用于百合、生姜、猕猴桃、黑莓、无花果、咖啡、半夏、党参等植物品种的培育以及濒危植物的扩繁。
南航团队
给肺部装上“实时摄像头”
“无辐射,无须插管,仅通过一条柔性绷带贴合胸部,就能在患者呼吸之间,实时捕捉肺部通气区域的动态阻抗变化……”近日,记者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悉,该校副教授姚佳烽团队研发的“可穿戴肺功能实时成像仪”入选2024年度江苏省技术转移联盟“十大技术转移优秀案例”。
“就像给肺部装了一个‘实时监控摄像头’。”姚佳烽介绍,传统的肺功能检测依赖医生的经验判断,而CT、核磁共振成像等设备虽能提供影像,却存在辐射、笨重、昂贵等问题。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片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微信公众号
这款成像仪突破传统静态成像局限,通过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在患者胸廓表面布设16个柔性电极,实时捕捉肺部通气区域的电导率变化,可清晰显示气流在肺叶中的分布、流动异常区域,甚至能捕捉到细微的肺泡通气不均,并生成动态图像,为早期肺纤维化、慢阻肺急性发作提供预警。其绷带式设计可自适应不同体型,单次检测成本仅为传统设备的十分之一。
据介绍,为改变肺功能成像仪长期被国外垄断、进口设备售价高昂的状况,姚佳烽团队仅用9个月便研发出国内首款可穿戴电阻抗成像设备。相比进口设备体积缩小80%,重量仅300克,还可自动生成肺功能评估报告,大幅提升基层医院诊疗效率。目前,该设备已在17家三甲医院投入临床,并在多地社区医院辅助开展慢性肺病筛查,累计服务患者超2万名。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2025年3月26日03版,原标题《解决草莓品种退化难题 上交团队让草莓恢复“小时候的味道”》《研发国内首款可穿戴肺功能实时成像仪 南航团队给肺部装上“实时摄像头”》
本文作者|中国教育报记者 任朝霞 阿妮尔 通讯员 周新华
责任编辑|王佳实